top of page

[馬斯雜記] 社區小巷的黃色小坑

  • mustaiwanwan
  • May 16, 2021
  • 2 min read

Updated: Feb 19, 2022

幾天前跟荷蘭同學在Stadspark野餐時,問到他們小學時都流行甚麼。


ree
(圖一,疫情時間市政府在草地上劃白圈圈以確保戶外的安全距離。)

-打彈珠吧。他們說。

一開始我以為是台灣夜市那種打彈珠,想說也太神奇了吧,果然是真祖國嗎! 他們用手腳筆畫半天跟我解釋規則同時沉浸在兒時的回憶裡,我還是不太明白到底長怎樣。我一開始只聽懂贏家可以把輸家的彈珠全贏走,以及我同學用他跟棒球一樣大的彈珠跟他其他的同學換成一百顆小彈珠的故事,對於實際的玩法還是雲裡霧裡。

直到我想起 Koffie 以及 Cato by Cato 的那條街上某個街角的雕像。三個孩子蹲在地上圍成一個圈圈像在舉行某種宗教儀式,同時地面上有一坨一坨像是泥巴團的不明球狀物。(圖二)


ree
(圖二,"De Huivende Kinder" by Jos Hermans (1985)。地點為Hondstrraat - Witmakersstraat交叉口)

-阿阿原來那個就是marble嗎?

-沒錯沒錯。我同學說。

-我們家附近也可以玩,只是你應該從來沒注意到過。

-那等等帶我去看! 我就算想起了雕像還是想不起他家附近哪裡可以玩彈珠。

野餐之後,我們回去我們同學家。他走一走就指著地上一個黃色小坑。

-就這個。(圖三)

ree
(圖三,地點為Antonietenstraat - Zwanenstraat)

-就這個? 我以為這是拿來裝路障的孔洞,甚麼鬼XDD笑爛

基本的遊戲規則就是把球推進洞裏面,最先推進去的人就贏了而且可以把彈珠通通拿走。(回去不能用彈的,只能用推的。把手指彎成7的形狀然後用第二指節推。初始的距離沒有限制,從20公分到20公尺都可以。很顯然的球的大小也沒有限制,大到跟拳頭一樣而且能夠把其他人的彈珠撞飛也無所謂。小時候的遊戲總是充滿了自定義的規則。

-所以就是兒童版的高爾夫是吧。厲害厲害。不知道現在的荷蘭小朋友都玩甚麼。我在台灣時,在餐廳的時候看到現在的父母都給他們的五歲小朋友用iPad看YouTube。

-天啊是喔,我有覺得好像跟以前比,現在荷蘭小朋友好像也比較少跑出來玩了,我們不是才20幾歲嗎,怎麼感覺好像我們已經超級老了。

-老囉老囉。

-老囉老囉。

我後來自己又在那個社區繞了繞,又找到了兩個。於是我跟我同學約好了乾脆之後就在社區裡來場迷你高爾夫吧。


ps.

之後回家又在網路上搜尋了一下,維基百科上的"彈珠"條目,唯獨荷文版的跟其他語言的不一樣,甚至還有獨立的"彈珠地磚"條目。因此個人猜測這是荷蘭的獨有文化,但是未能確認。因為荷蘭人自己也不確定。需要更多的周邊地區實地考察以及訪問。



ree

本文作者為 Sunny Chen


目前就讀馬斯垂克大學 Biobased Materials 碩士二年級。

喜歡在城市裡的小角落發現驚喜。





Comments


Subscribe Form

©2020 by MUST 馬斯垂克臺灣學生會.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