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馬城雜記] Carnival 嘉年華

  • mustaiwanwan
  • Apr 8
  • 4 min read

今年的嘉年華再次為馬斯垂克帶來三天三夜的熱鬧與瘋狂,而在歡笑與音樂漸漸遠去後,就讓我們一起回頭看看去年同樣奇幻又熱血的旅程吧!



小記日期: 02/2024

 

馬斯垂克一年來最重要的活動之一,就是二月的嘉年華,學校也順應放了一個禮拜的假;就朋友的說法,是因為荷蘭給大專院校安排放假時間的自由,只規定一年最多放假的天數,以避免全部學生放假交通混亂等現象,而南荷蘭四省的學校通常會在嘉年華期間放假。剛剛好地,24年嘉年華這週是今年的農曆年,兩者相乘起來,對於身為華人的我們就更有年節氣息了。



嘉年華活動的起源還沒有一個定論,但比較常聽到的說法是基督教徒的習俗裡,在復活節前,為期六週為名四旬齋的禁食和禁慾的懺悔期,而在這之前,教徒有幾天的時間進行最後的享受與狂歡,包括把需要吃完不然會壞掉的肉吃掉。當然現代人通常不齋戒了,狂歡卻依然存在。也有人說,這個習俗可以更追本溯源到巴比倫王國、古希臘羅馬,慶祝春天到來的儀典。



嘉年華Carnival的詞源可以追溯到965 年義大利人 Subiaco 的一份契約中提到的carnelevare。但在荷蘭週邊地區,則是在中世紀才開始出現。舉例來說,1133 《特魯伊登修道院紀事(Gesta Abbatum Trudonensium)》中就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亞琛附近的科內利蒙斯特 (Cornelimunster) 紡織行會建造了一艘帶輪子的船,途經馬斯垂克 (Maastricht)、通厄倫 (Tongeren)、博爾赫隆 (Borgloon) 和辛聖特賴登(Sint-Truiden)。船經過的所有地方都舉行了熱烈的慶祝活動,其中包括男人和半裸的女人在月光下跳舞。在荷蘭的歷史中,因為宗教與政治的各種交替,讓某些地區短暫或長期地停止嘉年華的活動,直到19世紀初在天主教的法國的統治之下,嘉年華盛宴的活動逐漸恢復。

衍伸到現在,嘉年華更顯現出「階級秩序混亂翻轉」的意義。人們進行浮誇的裝扮,表現呈一張截然不同的面孔,以成為完全不同的個性。同時,連城市的名字在這三天都會改變,例如Den Bosch在這三天叫做“Oeteldonk”,而馬斯垂克則是Mestreechter。當然,音樂、遊行也在這個脈絡下也是嘉年華期間不可或缺的元素。



嘉年華從星期六中午的「鑰匙交接」開始,但其實星期四晚上各個大小廣場的舞台和酒吧都架設好了,跑馬燈已經開始運作,寫著「歡迎」和「小心扒手」。每年嘉年華都會有一位代表城市的王子,作為角色轉換(以及避免當局干涉)的一部分,市長將鑰匙交給王子,市政廳放下原本的市旗,而升起嘉年華的代表旗。這一天開始,沒有Maastricht,只有Mestreechter。Mestreechter的嘉年華旗由紅色、黃色、綠色組成,紅色是基督教美德和熱烈愛的顏色,但也是魔鬼、火、死亡、衝突和戰爭的顏色;黃色代表快樂和興高采烈,但也代表嫉妒、遲鈍、無知和瘋狂;綠色代表新的生命、青春、大膽、生命的喜悅、活力、成長和繁榮,但另一方面,也代表缺乏經驗和無知。大家都說是紅綠燈。

*參閱資料:



星期天開始熱鬧的遊行,每一個組織有各自的dress code,演奏、跳舞、改造大遊行車,而車上最重要的是啤酒,樂手的身上也會想辦法架一個放酒杯的架子,才剛開始遊行就有人已經疊了4、5個杯子。裝扮的範圍不只是自己,也包含孩子、寵物,和推車,也在路上看到阿嬤把輔具車改成一個書桌,放了一顆會亮的桌燈。大部分的服裝看得出來是大家自己做的,不免讚嘆起嘉年華參與者的創意和用心。



隨著隊伍走到Vrijtof廣場,路上很多剛遊行完的隊伍會再走回來繼續演,或是停在路邊開始喝酒。



廣場上已升起Carnival Lady,據說是「平民上升」的反轉象徵,也是馬斯垂克的守護奶奶。雖然可是看到奶奶孤零零地掛在廣場中間還是覺得有點詭異啊。



離開廣場,酒吧街和各大廣場已經開始喝酒跳舞了,水洩不通到我們沒辦法過一個巷子,只得從外面,擠過重重的人群。晚上的活動就是大肆party,遊走在每一個廣場或街上,其實大家做的事情都一樣:喝酒、唱歌和跳舞,就像在夜店裡面一樣,中國人稱作「野迪」,我不確定在台灣有沒有這個描述的詞彙。雖然地板都是採爛的塑膠杯、鋁罐和玻璃瓶,人擠著人,但可能因為在開放空間的關係,所以感受上比夜店舒服更多。每一區都會有一個DJ,放著公認其實沒有很好聽的林堡語嘉年華音樂,歌詞的內容也沒有甚麼重點,例如"Ohhh—— het is carnival",或是「我有薯條加美乃滋」,甚至是那種「你的身體好漂亮我想帶你回家」這種聽懂歌詞以後覺得還是不要聽懂比較好的歌:]]] 也有很多從義大利和法國偷過來的音樂、或是那種全世界都有的旋律,大家各自唱自己的語言還是很開心,畢竟酒精會降低理智,畢竟這是一場巨大的狂歡。



 嘉年華就這樣一連玩三天,等最後一天快要午夜的時候回到Vrijtof廣場和Old Lady放下,作為嘉年華的結束。我和朋友們會合,跳了一下舞(還目睹了少年的打架現場),然後往廣場靠近。整個廣場都是人,下雨了也不減大家的熱情。一個巴西朋友說他們會燒了old lady,但大家到數到最後,其實只是輕輕地把old lady放下來,然後就結束了。酒吧開始開白燈刷地板,卡車馬上來把old lady載走,有些人繼續去夜店玩到天亮,據說很多人在隔天早上的時候會哭。畢竟隔天一切恢復平靜,商店櫥窗的嘉年華色裝飾被撤下來,只剩下路上充滿著五顏六色的紙片,和還沒有消去的路上的尿騷味。看到比利時和德國部分地區也有嘉年華活動,大家看起來都很開心。只是平常走在路上那些嚴謹小心的荷蘭人,在嘉年華期間都變成瘋狂熱情的人,還是覺得非常有趣。



 

 

本文作者為Chenhsin


2002年生,臺灣大學戲劇學系/地理系/教育學程在讀中;2023-2024年於荷蘭馬斯垂克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Maastricht)交換。透過旅行與對話,感受與思考歷史、文化、環境,與聚落社群的互動關係。

Instagram: chenhsinhg


Comments


Subscribe Form

©2020 by MUST 馬斯垂克臺灣學生會.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